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实践教学 > 正文 实践教学

体育心理学课堂尝试教学改革拉开帷幕——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系列报道之四十八——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列报道之三十

  • 发布时间:2014-07-10
  • |
  • 作者:
  • |
  • 阅读次数:

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有效运行一年多,三门专业术科课程------《田径》《篮球》《武术》按照改革要求,或正在运行,或已结束,作为专业参与改革的第一门学科课程改革------《体育心理学》,该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提高育人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一目标,强化学生发展为本,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按照改革计划和安排,《体育心理学》程改革在新学期正式拉开了帷幕。

课堂尝试教学改革的第二堂课,课前学生围绕老师安排的预习内容:----“什么是意识—无意识、人格结构”问题,以及QQ共享中安排的其它相关预习内容,同学们通过自学教材、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课外进行了自主学习。

上课一开始李老师首先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课外学习成果展示,第一位进行课外学习成果展示的刘磊同学紧紧围绕弗洛伊德的“意识与无意识”理论,利用ppt课件,采用了提问、课堂辩论的方式对“意识与无意识”这一内容进行了讲解。第二位进行课外学习成果展示的钟巧玲同学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讲课主题,配合ppt课件,通过举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了讲解,让同学们对“人格结构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李老师组织同学们对两位同学的课外学习成果展示进行了评价。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从知识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以及试讲教学的手段、方法等方面,对两位同学的试讲展示进行了评价。在同学们评价后,李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课外学习,并着重从师范技能角度对两位同学的展示进行了评价。

在评价完成后,李老师从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简介开始,就其提出的“意识—无意识”、“人格结构”、“人格发展”、“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在讲解结束之后,李老师让同学们就意识—无意识与人格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学们在思考后积极发言,讨论激烈。通过讨论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意识—无意识理论是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李老师安排钟巧玲同学再次上讲台,进行第二次试讲。钟巧玲同学结合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评价以及大家的讨论,顺利地完成了第二次试讲,讲解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表达流利,迎来同学们阵阵掌声。

在本次课的最后李老师做了一个小结,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课外学习;并为同学们布置了新的课外尝试题。

首次体育心理学超前式尝试教学课,整个课堂安排合理、同学们参与性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体育心理学超前式尝试教学课改的全面实施开了一个好头。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