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推动高校教育与中学教学实践精准对接,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于近日联合内江市第三中学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以“聚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精准对接中学教育实践需求”为主题,围绕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高校实习生能力短板及协同育人机制展开深度研讨。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申向军、专业带头人马传奇、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刁沛,内江三中体育组组长尹春华、高级教师甘春勇及全体体育教师参会,会议由尹春华主持,地点设于三中体育组办公室。
座谈会上,内江三中体育组组长尹春华首先提出专业能力与教育智慧融合:教师须具备“一专多能”的技能结构,既能胜任田径、球类等传统项目教学,又能开发新兴体育课程。高级教师甘春勇补充:“例如,在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精准设计体能训练方案,同时兼顾学生运动兴趣培养。”
课堂管理与人文关怀协同:面对青春期学生,教师需掌握心理疏导技巧,将规则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马传奇指出:“体育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教师需通过团队协作、竞技比赛等场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抗挫能力。”
跨学科视野与创新能力:申向军副院长强调:“体教融合要求教师具备运动康复、营养学等跨学科知识,并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如通过数据分析调整学生训练强度。”
问题导向:实习生能力短板亟待“靶向突破”
针对内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刁沛老师与三中教师团队交流了本学期实习情况,课堂组织“经验断层”:部分实习生对中学生行为特点认知不足,在分组教学、器材管理等方面缺乏灵活应对策略。例如,在雨天室内课中,难以有效维持课堂秩序。教学设计“水土不服”:教案倾向于理想化设计,忽视中学场地有限、学情差异等现实因素,导致课程实施效果打折扣。教育情怀“温度缺失”:少数实习生更关注技能传授,对学生安全防护、情绪管理等隐性教育环节投入不足。为破解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难题,会议提出三项创新举措:“双导师”制落地;“场景化”课程开发;通过名师讲座、师德案例研讨、跟岗观摩等活动,引导实习生树立“以体育人”的长期职业信念。
此次座谈会为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明确了“需求导向、实践为基”的改革路径。申向军副院长表示:“未来将与三中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实习-就业-研究’一体化平台,助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从‘技能型’向‘复合型’蜕变。”尹春华组长总结:“只有精准对接中学教育‘主战场’,才能培养出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体育教师。”
(图文马传奇 一审一校 张凤娟 二审二校 申向军 三审三校 李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