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白马镇中心小学的马宪博说,他曾遇见一个总躲在队伍后排的一名女同学:“第一次摸球时,她的手都在发抖。” 为唤醒这份胆怯下的热爱,他用 “原地拍球挑战赛”“篮板积分卡” 等趣味设计拆解基础动作,当女同学在小组对抗中完成第一个擦板进球时,全班的欢呼声让她红了眼眶。“现在她会主动帮队友捡球,甚至给同学分享运球技巧。” 马宪博发现,篮球不仅是技术训练,更是打破乡村孩子 “自我设限” 的钥匙 —— 他带着孩子们用粉笔在操场画 “NBA 球星成长轨迹”,用科比、詹姆斯的故事告诉他们:“水泥地也能练出飞天扣篮的梦想。”
白马镇电建初中的苏世贵说:“面对零基础的学生,将训练分成 “有基础的”“无基础的”:给握不住球的孩子用充气软篮球,为有基础的学生设计 “三人快攻” 战术演练。同时这段支教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教学水平,更让他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陪伴,需要用爱与责任去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
龙门镇龙门初中的鲍智雄说:“在支教教学中,会根据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将篮球技巧巧妙地融入 “带球接力赛” 等趣味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足球技能,学会团队协作。在分组比赛中,引导落后的队伍正确理解团队精神,培养他们面对失败时不气馁、拼搏到底的坚韧品质。同时,在与其他志愿者伙伴的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支教意义的理解。
永安镇永安中心小学的徐宇飞说:“初到乡村学校,看到简陋的体育设施和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神,更加坚定了他用体育改变乡村教育的决心。在教学中,他系统地开展篮球训练,从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动作,到复杂的战术配合,都进行了悉心指导,亲眼见证了孩子们从对篮球的生疏,到能够自信地在球场上驰骋。对于基础薄弱和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会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设计趣味游戏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融入到篮球运动中。这段支教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教学水平,更让他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陪伴,需要用爱与责任去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
全安镇全安中心小学的额依果子说,孩子们对篮球的热爱让他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他看到有孩子在烈日下坚持训练,即使摔倒受伤也毫不退缩,这种超越年龄的毅力让他深受触动。他意识到,篮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孩子们在困境中坚持梦想、勇往直前的信念支撑。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能看到希望,勇敢前行。
当 2025 年的风掠过乡村操场,内江师院志愿者们的故事仍在续写:篮球在水泥地上的每一次弹跳,都像是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的心跳 —— 他们教会孩子用篮球丈量梦想,孩子则教会他们用热爱对抗平凡。而志愿者们自己,早已把这段经历刻进青春坐标轴:未来无论走向何方,都会带着乡村赋予的启示 —— 以体育人,不止于球场,更要在生命的每个 “篮板” 前,教会更多人勇敢 “二次起跳”。
(文字/徐宇飞、图片/体育学院团委宣传部 编辑/吴斯羽 一审一校/王应 二审二校/吴昊 三审三校/李才宝)




